飞拳防空火箭筒由本站整理编辑,为你带来全面的防空高射炮可以打步兵吗内容阅读。一起跟小编来看看吧!
飞拳防空火箭筒
这是一种单兵的防空武器fliegerfaust,据说只在柏林由党卫军夜战部队使用了极少数量,非常神秘
纳粹德国在二战末期时曾发展过单兵防空武器名为fliegerfaust (flier fist) 的武器,纳粹相当知名的单兵反坦克武器称为panzerfaust,中文翻为铁拳(panzer是装甲的意思),那就姑且称 fliegerfaust 为"飞拳"吧。
fliegerfaust 简述:
受盟国日夜空袭所苦,德军研发一系列防空武器(Flugabwehrwaffen),其中包括fliegerfaust。fliegerfaust是一种单兵肩托式防空武器,共有有两种设计,一种称为fliegerfaust A型,一种称为fliegerfaust B型。
fliegerfaust A型拥有四枝20毫米口径的炮管,用来发射一种20毫米口径,重90克,并装有19克炸药的小弹射物。这些弹射物放在炮管裏发射,如果齐射的话,秒速能达到380米,不过火力仍嫌不足。
fliegerfaust B型(下图)是为了解决fliegerfaust A型的问题而研发出来的,fliegerfaust B型把炮管由四枝改为九枝。使fliegerfaust B型长达150厘米,重达6.5公斤。按下发射钮后,九颗长十五公分的无导引两公分口径火箭,会在零点三秒内,分两批连续射出(以免弹药互撞),一秒可以飞行三百五十公尺。重新装填很方便,九颗一组的备用弹夹连在一起,直接就可以装填,然后再发射,不用一颗一颗放。
严格说起来,fliegerfaust 并不算单兵防空飞弹,而只是防空火箭,能否打中飞机全靠发射者本身的功力了,不过这样也总比整天忙著躲满天的盟军飞机来的强,起码还有一点还击的机会。
尽管fliegerfaust在1945年被要求大量生产,但实则上只在80枝投入了战斗,未能对盟军战轰机产生实质威胁。
在柏林的断垣残壁中发现有fliegerfaust的身影
fliegerfaust是非常少见的武器,可以说是"纳粹科幻",
若讲到纳粹科幻党卫军夜战兵 (柏林 1945)也可以算是,毕竟那也是会让盟军直呼"见鬼了"的科技。
听说盟军第一次见到德国的喷射机时也说过见鬼了,因为当时的人无法置信没有螺旋桨的飞机居然飞在空中,是真是假就不知道了,甚至还听说德国有成功发展出飞碟咧.........不过这些传说都随德国战败一起被埋在瓦砾堆中永远无法被证实了。
防空高射炮可以打步兵吗
在战争中,有时候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是可以使用各种方法来进行战争的。
特别是在战场上使用武器时,使用防空武器打步兵是合法的。
20mm机炮能把人打碎吗
炮弹本身大概不会爆炸,穿过人体,造成放射性骨折,内脏肌肉等软组织大面积撕裂破碎,大出血。也就是通常说的打碎了。打到手脚等等末梢就直接截肢了,打到躯干头部等位置,直接就挂了。
巴祖卡火箭筒
美国“巴祖卡”火箭筒
1942年美国研制的一种便携式反坦克火箭筒。它是世界上第一种用于实战的反坦克火箭筒。1942年5月投产,6月中旬开始装备美军。巴祖卡(英文:Bazooka)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使用的单兵肩扛式火箭发射器的绰号,也称Stovepipe。巴祖卡是第一代实战用的单兵反坦克装备。巴祖卡使用固体火箭作为推进器,弹头为高爆(HE)和高爆反坦克(HEAT)弹头,能够摧毁装甲车、机枪工事,射程超出手榴弹和手雷的投掷范围。因为其管状外形类似于一种名叫巴祖卡的喇叭状乐器(鲍勃·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发明并推广)而得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曾大量生产并用于战场。朝鲜战争时,由于坦克装甲得到加强,该火箭筒对坦克已无能为力,遂被M20式88.9毫米火箭筒取代。
型号演变
后几经改进,出现了M1式、M1A1式和M9式等多种型号。
武器简介
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剧照中士兵手持巴祖卡它的正式名称叫M1式60毫米火箭筒。其筒径59毫米,筒长1350毫米,筒重5.8千克;使用带尾翼的破甲火箭弹,有效射程100米,能穿透约130毫米厚的钢板。因其外形类似圆筒状巴祖卡乐器而得名。
1942年初,为满足步兵反坦克武器的需求,军械局的美国陆军火箭工程师L.A.斯金纳中校和Edward G.Uhl研制了一种火箭炮--一个用电子点火的金属筒。直到那时,美国步兵一直缺乏可以使用的能阻止坦克前进的反坦克火箭。军械局的另一个成员,Henry H.Mohaupt,一直在研制一种步兵使用的反坦克手榴弹--M10式手榴弹,重3.5磅,但步兵不能有效的投掷。然而,当Skinner和Uhl试着用他们的发射器发射M10手榴弹时,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军械局立即意识到这种新式武器的价值。许多发射器被装船运给了盟军。实际上,德军在缴获了它之后,立即开始生产它的复制品。
携带1942年11月,首次在非洲装备部队用于登陆作战,曾击毁德军一些坦克和炮塔。1942年的北非战场上,德军的坦克还逞威一时。当时,盟军的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还不足以对抗德军的Ⅲ型和Ⅳ型坦克,急需有效的反坦克武器。为此,美军迅速将新研制的反坦克火箭筒运抵北非战场。
一用,还真灵。这种形状像乐器巴祖卡(Bazooka)的火箭筒,和后来运去的M3/M4中型坦克一道,给德军坦克以沉重打击。它也获得了"巴祖卡"的俗称。它可以单兵携带,肩抗发射,垂直破甲厚度127毫米。有了它,盟军的步兵可以伏击坦克,而不再是束手无策。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还用于朝鲜战场。
为便于丛林作战,其改进型的发射筒分为折装式和两截式。早期的改进型为M1式火箭筒;后期的改进型为M9式火箭筒。该火箭筒于50年代中期逐渐被淘汰,但某些国家尚拥有该火箭筒的仿制品。
发明过程
手持巴祖卡火箭筒的美国大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上校斯克纳和中尉厄尔一起,花了不到一年时间研制成功一种肩射式火箭筒。
1942年春在美国阿伯丁试验场,斯克纳和厄尔用其火箭筒向运动中的坦克靶车连续发射火箭弹,全部命中,引起了负责美国地面部队武器装备发展工作的陆军少将巴尼斯的重视,当即决定投入小批量生产。
斯克纳和厄尔把M-10式反坦克枪榴弹战斗部移置到火箭弹上,解决了原火箭弹威力不足问题,并依照M-10式战斗部外径,把火箭筒口径扩大到60mm,还安装了肩托、手柄和电池式发射装置,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具可用于实战的60mm反坦克火箭筒。后又经过几次改进设计,形成了M1、M1A1以及M9等型号。
实战应用
在1942年11月的战斗中,美军使用巴祖卡火箭筒首战告捷,挫败了德军装甲部队的锐气。于是,包括法西斯德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纷纷仿制或改进这种武器的设计。在大田战役中,巴祖卡和飞机一起击毁十来辆坦克。
结构特点
巴祖卡火箭筒结构简单,坚固可靠,由于研制仓促,显得有些粗糙和笨重。
火箭筒
该火箭筒由发射筒、肩托、挡焰罩、护套、挡弹器、握把、背带、瞄准具以及发射机构和保险装置等组成。发射筒是个整体式钢筒,前面焊有环形挡焰罩,上面焊有准星座和表尺座,下面有握把联接耳,中部有皮革防热护套。肩托用木材制成,在肩托后面的一段发射筒上,缠有钢丝,用以加固筒身发射机构由发射机体、扳机、扳机簧、电路接触环、断路保险以及手电筒电池组和导线、检验灯等组成。背带的一端连接于握把底部,另一端直接拴在筒身后部。
瞄准装置
该火箭筒配用由准星和表尺组成的机械瞄准具。
弹药
该火箭筒配用破甲火箭弹,破甲弹由战斗部、机械触发引信、火箭发动机、电点火具、运输保险、后向折叠式尾翼等组成。战斗部由风帽、弹体、药型罩、空心装药、起爆药柱等组成。风帽、弹体用薄钢板制成,装有梯恩梯和黑索金混合炸药288g。
发动机燃烧室、喷管用钢材制成,装药结构为5根单孔双基药柱,电点火具位于中间,部分主动段裸于筒外。
以上就是本站小编整理的关于飞拳防空火箭筒的相关知识,内容来源网络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你。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juhuaxiaohua.com/zhuji/39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