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穿帮大全由本站整理编辑,为你带来全面的泰坦尼克号内部结构内容阅读。一起跟小编来看看吧!
泰坦尼克号穿帮大全
作为当年的*,泰坦尼克号*巨大,大场面多,拍摄难度也很大,众多的群众演员,海量的道具,有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出错几乎是难以避免的。
另外作为一部经典,总是被人反复观看,即使是小小细节的疏忽也容易被发现。要是一部烂片,也没人有兴趣去自习寻找穿帮镜头。
泰坦尼克号内部结构
泰坦尼克号(RMS Titanic),又译作铁达尼号,是英国白星航运公司下辖的一艘奥林匹克级邮轮,排水量46000吨,于1909年3月31日在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港的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动工建造,1911年5月31日下水,1912年4月2日完工试航。
泰坦尼克号是当时世界上体积最庞大、内部设施最豪华的客运轮船,有“永不沉没”的美誉 。
详细说明
内部结构
泰坦尼克号全长269.06米(882英尺9英寸),宽28.19米(92英尺6英寸),从龙骨到船桥顶部的高度为31.69米(104英尺),吃水10.5米(34英尺7英寸),吃水线到甲板的高度为18.3米(60英尺)。
总注册吨位46328吨,排水量52310吨,动力59000匹马力(43MW),航速每小时23~24海里,
总共可搭载3,547名乘客和船员。动力装置包括两台往复式四缸三胀倒缸蒸汽机以及一台帕森斯式低压蒸汽轮机,驱动三个螺旋桨。
船上的25五台双端以及四台单端锅炉的动力来自159台煤炭熔炉,强大的动力使泰坦尼克号的最大速度达到23节(43千米/小时)。四个平均19米(63英尺)高的烟囱中只有前3个用来排烟,剩下的一个属于陪衬,唯一的实际用途是作为主厨房的烟囱。
全船分为16个水密舱,连接各舱的水密门可通过电开关统一关闭。泰坦尼克号良好的防水措施,使得它在任何4个水密舱进水的情况下都不会沉没。但实际上防水壁并没有穿过整个甲板,仅仅达到了E层甲板。
泰坦尼克号沉船地点
泰坦尼克号沉没于北大西洋纽芬兰附近海域大浅滩以南95公里,坐标:经纬度为41°43'55.66"N , 49°56'45.02"W附近。沉没地点靠近加拿大哈利法克斯(Halifax)。 残骸位于距加拿大纽芬兰岛约643公里的北大西洋海域。
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英语:Sinking of the RMS Titanic)是1912年4月14日深夜至15日凌晨在北大西洋发生的著名船难,事发时是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港至美国纽约港首航的第5天,该船当时是世界最大的邮轮。
1912年4月14日星期天23时40分与一座冰山擦撞前,已经收到6次海冰警告,但当瞭望员看到冰山时,该船的行驶速度正接近最高速。
由于无法快速转向,该船右舷侧面遭受了一次撞击,部分船体出现缝隙,使16个水密隔舱中的5个进水。泰坦尼克号的设计仅能够承受4个水密隔舱进水,因此沉没。
当乘客被放入救生艇时,他们使用遇险信号弹和无线电报向外求援。
根据当时航运业的惯例,泰坦尼克号的救生艇系统只是用来将乘客“运送”到附近的其他船只,而不是设计给所有人员“同时撤离”到救生艇上避难,因此在数量上远远不足;随着该船迅速沉没,而其他船只还有几个小时才能抵达,许多乘客和船员无法搭乘救生艇。
雪上加霜的是,糟糕的疏散管理导致许多救生艇在还没完全装满乘客之前就下水。2小时40分钟后,船只沉没。
当泰坦尼克号沉没时,超过1500名乘客和船员仍在船上。数分钟后,几乎所有跳入海中或跌入海中的人都因冷休克而死亡。
客轮喀尔巴阡号在沉船约1个半小时后抵达现场,并在事故发生后9个半小时(即4月15日9时15分前)救到最后一名生还者,这艘船总共救助了710人。这次灾难造成1,514人死亡,成为历史上最严重的和平时期船难,震惊了全世界。
此事故暴露出撤离期间救生艇数量严重不足、管理不善和三等舱乘客的不平等待遇等问题,引起了广泛争议。随后的调查建议促使全球海事法规进行大规模修改,1914年《*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就是鉴于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而制定的,至今仍在规管全世界的海事安全。
生还人数和罹难人数
不到三分之一的登船人员能在泰坦尼克号事故中幸免于难。一些幸存者死于救生艇上,另一些则因为受伤以及接触海水造成的影响,导致几名乘客登上喀尔巴阡号之后死亡。在上表中显示的分类中,49%的儿童、26%的女乘客、82%的男乘客和78%的船员死亡。
这些数字显示男女之间以及泰坦尼克号上的不同阶层,特别是同为弱势的妇孺,不同舱等女性和孩童之间的生存率有明显差异。头等舱和二等舱女性合并后的死亡率不到10%,但三等舱女性的死亡率高达54%。同样,6名头等舱孩童中有5名生还,但79名三等舱孩童中只有27名生还。
唯一罹难的头等舱孩童是2岁的洛兰·阿利森(Loraine Allison)。从比例上看,死亡最严重的是二等舱男性。此外,有3只宠物犬也生还了。当中已知有6名香港人生还。
泰坦尼克号人物原型
《泰坦尼克号》原型身后回忆录拍卖
沉船女主角再现生死情
她就是电影《泰坦尼克号》女主角原型,但与电影中女主角罗丝不同,她并不是青春少女,而是半老徐娘。她的名字叫做海伦·丘吉尔·坎迪。英国《太阳报》17日报道说,“泰坦尼克”号沉船悲剧的幸存者坎迪夫人的回忆录和一个属于她的微型画像吊坠将于4月29日拍卖。
船上的中年恋情
1912年“泰坦尼克”号起航时,坎迪夫人已经53岁。她于1912年4月在法国瑟堡上船。坎迪夫人1859年9月5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市。她在新英格兰的多个私立学校受过良好教育,成为一名记者、作家、女权运动活动家。当时,已经离婚的坎迪夫人正在法国为自己撰写的一本书进行研究,她接到一封电报,说她的儿子哈罗德在纽约的一次飞机事故中受伤。而尽快赶到纽约的唯一办法就是乘坐正在处女航的“泰坦尼克”号。
尽管已年过半百,但坎迪夫人风韵犹存。登船后,坎迪夫人吸引了头等舱内至少6名男士的注意,这些绅士争相向坎迪夫人献殷勤。但坎迪夫人并不是一个需要保护的女人。正相反,作为女权运动的先驱人物,她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她的主张。
在那个年代,离婚女性受到教会、社会的歧视,但坎迪夫人敢于离开虐待自己的丈夫,并靠自己的力量抚养两个年幼的孩子。在没有经济援助的情况下,她靠写作过上了体面生活。她写的《女人如何自力更生》成为*畅销书,这使得她能够买得起世界上最豪华邮轮的头等舱船票。
在“泰坦尼克”号上,富有的艺术家爱德华·肯特最终赢得了坎迪夫人的芳心。肯特是纽约“锡尔斯比和肯特”公司的合伙人,刚刚结束欧洲的假期返回美国。
短短的航行生活中,坎迪夫人与肯特发展出一段浪漫感情。他们之间的恋情成了1997年好莱坞*《泰坦尼克号》的故事主线。
在即将拍卖的坎迪夫人36页的手写回忆录中,她透露了自己对肯特的好感,是他帮助她暂时忘却了对儿子的担忧。
撞上冰山生死离别
坎迪夫人与肯特的恋情在1912年4月14日晚11时30分被无情中止,那一刻,“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山。
在回忆录中,坎迪夫人这样写道:“我们撞到了一座海上大山的顶部,一座我们以往从未发现过的山。一定是这样。”勇敢的坎迪夫人出舱调查,她遇到一个男孩,手中拿着一块冰山上掉落的冰块。
她还记录了当海水涌入船体,船长爱德华·史密斯指挥疏散的情景。史密斯船长命令说:“让女人们到救生艇里去。男人不许离开。”
肯特把坎迪夫人护送到6号救生艇边。分手时刻,坎迪夫人将一个银制白兰地小瓶子和一个有自己母亲画像的镀金吊坠送给了肯特。“他拿走了我的珍宝,默默地,尽管心有预感,他还是离开了船舱。我再没见到过他,”坎迪夫人在回忆录中写道。
坎迪夫人还忠实地记录了登上救生艇的妇女与她们的丈夫或儿子生离死别时的凄惨时刻。
“一个妻子请求说,‘瞧,船长,我的手臂还吊着呢,我丈夫必须跟我一起走,因为我行动不便。’但得到的回答是,‘男人不许上救生艇’。”“另一名妇女说,‘我年纪不轻了,我需要我儿子。他不能来吗?’回答是,‘只有妇女(可以)’。”
坎迪夫人还写道,船长命令所有在底层甲板动力舱工作的工人都回到工作岗位,尽管他知道这些人下去以后绝无生还可能。“他告诉他们,‘下去,伙计们。你们每个人都下去’。这些人什么话都不说就下去了。他们知道自己永远也上不来了。”
与其他几十名妇女和儿童一起,坎迪夫人目睹了“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全过程。她回忆了“泰坦尼克”号巨大的船头消失在水中,而甲板上的人拼命爬到90度翘起的船尾。
“断裂的船头沉到水里,甲板上唯一露出来的地方是在高高翘起的船尾———在这个时刻,一堆人挤在那里,以超凡的勇气迎接死亡。”最后,1523名“泰坦尼克”乘客中只有700人幸存。
斯人已逝信物永存
就像影片中的“海洋之心”宝石一样,现实版泰坦尼克爱情故事也有一件信物,就是坎迪夫人送给肯特的画像吊坠。
坎迪夫人与其他幸存者被“卡帕提亚”号轮船搭救,送回纽约。肯特的尸体后来被发现,银酒瓶和吊坠还装在他的衣兜里。银酒瓶在去年的一次拍卖中拍得3.4万英镑(约合5.8万美元)。
后来肯特的姐姐夏洛特将这些信物还给了坎迪夫人,坎迪夫人又传给了自己的后人。
影片《泰坦尼克号》中,女主角罗丝大难不死,变得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泰坦尼克”号灾难过后2年,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坎迪夫人在意大利加入*红十字会。10年之后,她定居北京,为《纽约时报》报道中国发生的事情。她最后回到了位于缅因州的家,于1949年8月30日以90岁高龄辞世。斯人已逝,但美好的爱情随信物永存。
作者:徐海静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泰坦尼克号》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
泰坦尼克号1 2012来自:百度网盘提取码: dbkf复制提取码跳转
?pwd=dbkf 提取码:dbkf
以上就是本站小编整理的关于泰坦尼克号穿帮大全的相关知识,内容来源网络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你。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juhuaxiaohua.com/wangluo/297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