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夫差矛博物馆,夫差矛上的字

文章目录

吴王夫差矛博物馆由本站整理编辑,为你带来全面的夫差矛上的字内容阅读。一起跟小编来看看吧!

吴王夫差矛博物馆

越王勾践剑与吴王夫差矛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内。

湖北省博物馆座落于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武昌东湖路三官殿,于1956年建馆。

湖北省博物馆位于武汉市东湖风景区,筹建于1953年。截止2009年,湖北省博物馆总占地面积达81,909平方米,建筑面积49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3,427平方米,馆藏文物20万余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余件(套),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乐器陈列馆,馆内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青铜乐器曾侯乙编钟、中国冷兵器时代的翘楚之作越王勾践剑、地质年代早于北京人的郧县人头骨化石等珍贵藏品。

湖北省博物馆是全国八家中央-地方共建的国家级博物馆之一、国家一级博物馆、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国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是湖北省规模最大、藏品最为丰富、科研实力最强的国家级综合性博物馆。董必武为湖北省博物馆题写馆名。

夫差矛上的字

吴王夫差矛博物馆#夫差矛上的字

吴王夫差矛博物馆#夫差矛上的字

吴王夫差矛博物馆#夫差矛上的字

吴王夫差矛博物馆#夫差矛上的字

吴王夫差矛

吴王夫差矛于1983年11月在湖北省江陵县的楚墓出土,是春秋末期吴王夫差的专用兵器。吴王夫差矛全长29.5厘米。矛身与剑身相似而较短,中线起脊,两面脊上均有血槽,血槽后端各铸一兽头。

骹(又称(上竹下角),为装柄之用)中空。骹口扁圆,口沿内凹。矛体满饰菱形几何暗纹。

基部有两行8字错金铭文:“吴王夫差自作用鈼。”据专家考证,鈼为矛属刺兵器。由此可知,此为吴王夫差自用,此矛冶铸精良,保存完好。

中国吴文化博物馆

绿釉陶瓶。

吴文化博物馆的绿瓶子是指吴文化博物馆收藏的绿釉陶瓶。这个陶瓶在吴文化博物馆中被视为镇馆之宝,它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绿瓶子的制作工艺精湛,釉色翠绿明亮,形状优美,展示了吴文化地区古代陶器的精美工艺和审美风格。

勾践剑的出土地点

越王勾践剑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中。

196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江陵一座楚国的墓葬中,出土了600多件器物,其中就有这柄铜剑。在场考古工作者回忆,一名开采队员拿剑时一不留神就将手指割破,血流不止。有人再试其锋芒,稍一用力,便将16层白纸划破。

此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近剑格处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鸠浅(勾践)自乍(作)用剑”八字,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制工精美,显示出铸剑师的卓越技艺。

此剑寒气逼人、锋利无比,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加之“物以人名”,历史文化价值很高,此剑被当世之人誉为“天下第一剑”,堪称我国国宝。

越王勾践宝剑出土在湖北江陵楚国贵族墓,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嫁妆说,勾践曾把女儿嫁给楚昭王为姬,因此,这柄宝剑很可能作为嫁女时的礼品到了楚国,后来,楚王又把它赐给了某一个贵族,于是成了这位楚国贵族的随葬品。

另一种意见是战利品,即公元前309年至前306年间,楚国出兵越国时楚军缴获了此剑,带回了楚国,最终成了随葬品。

吴王夫差矛博物馆#夫差矛上的字

小提示

家通过对剑身八个鸟篆铭文的解读,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越王剑”是越王勾践请铸剑名师经历数年精心铸造出来的。据《吴越春秋》和《越绝书》记载,越王勾践曾特请龙泉宝剑铸剑师欧冶子铸造了五把名贵的宝剑。

其剑名分别为湛庐、纯钧、胜邪、鱼肠、巨阙,都是削铁如泥的稀世宝剑。据称,后来越被吴打败,勾践曾把湛庐、胜邪、鱼肠三剑献给吴王阖闾求和,但因吴王无道,其中湛庐宝剑“自行而去”,到了楚国。

为此,吴楚之间还曾大动干戈,爆发过一场战争。此剑虽历经数千年,但剑身没有锈迹,花纹光亮如新,剑锋闪烁寒光,依旧锋利无比,实为旷世罕见之奇物。成语“卧薪尝胆”中的男主角勾践嗜好铸剑。

以上就是本站小编整理的关于吴王夫差矛博物馆的相关知识,内容来源网络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你。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juhuaxiaohua.com/shouji/354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