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节日是真实存在的 一般人不知道的节日

文章目录

哪个节日是真实存在的由本站整理编辑,为你带来全面的一般人不知道的节日内容阅读。一起跟小编来看看吧!

哪个节日是真实存在的

导读:*上节日众多,有些节日抬头是*,有些节日抬头是世界,其实这都是属于全世界人民的节日,那么*左撇子日和世界青少年日哪一个节日是真实存在的呢?以下是我对这两个节日的介绍,一起去看看吧。

*左撇子日是真实存在的,*左撇子日在每年的8月13日,诞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而“世界青少年日”其实不存在哦,只有“*青年日”,在每年的8月12日。

*左撇子日的由来

*左撇子日是每年的8月13日,之所以有这个*左撇子日,是因为1975年的8月13日,美国的一群左撇子建立了名叫左撇子*的组织,设想把全世界的左撇子联合起来,共同争取左撇子的权益。左撇子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anus,加上后缀cus,意为身体具有某种缺陷。甚至,在圣明的科学领域里,人们也曾以怀疑之目光看待“左边的智能”——那些偏爱用左手来完成日常动作的人之智能。

1975年8月13日,美国堪萨斯州托佩卡市的一群左撇子建立了名叫左撇子*的组织,他们设想把全世界的左撇子联合起来,共同争取左撇子的权益。一年后,该组织举行庆祝活动,并将这一天确定为*左撇子日,希望有朝一日全世界的左撇子一起庆祝自己的节日。1976年的8月13日就成为第一个*左撇子日。

*左撇子日是谁提出的

1975年8月13日,美国的一群左撇子建立了名叫左撇子*的组织,设想把全世界的左撇子联合起来,共同争取左撇子的权益。1976年,该组织举行庆祝活动,并将8月13日确定为*左撇子日。现在,全世界已有几十个国家的左撇子组织庆祝这一节日。

*左撇子日意义与影响

这个节日的目在于提醒人们注意到左撇子在以右手为主的世界中,遭遇的种种不便,希望能促进在教育、日常生活、工具的设计上重视惯用左手者的权益,并发起对左撇子的相关研究。 事实上,左撇子并不是一种疾病。充其量只不过他们的生理构造与大多数人有着不同,谈不上什么残疾。

左撇子现象让人类得到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人类应如何开发右脑功能。

卢梭说:“社会即是包容”。但长期以来,这些非残疾的特殊生理人群却没有得到我们“大多数人”的包容,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相反,他们还受到一些白眼、一些歧视。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色盲俱乐部”、“左撇子日”在国外成立。*社会对这些特殊生理人群的关注开始升温。

“*左撇子日”只是众多*节日其中的一个,而这些节日的设立往往带着苦涩,甚至是苦难。一些受尽不公正待遇的人们为争取自己的权益而组织起来,作为某种非战争的斗争,有时会演变成可怕的战争。这些*纪念日,是人类对利益认识的不断升华,对利益分配关系的不断调整。比如“五一*劳动节”,这是无产阶级奋斗的结果,而发展到今天成为调整劳资关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青年日介绍

*青年日是全世界革命青年反帝国主义、反军国主义、反世界大战的纪念日。

1999年12月17日,在第54/120号决议中,联合国大会赞同主管青年事物部长世界会议提出的建议,决定将每年的8月12日定为“*青年日”,大会还建议组织宣传活动支持青年日,提高人们对大会1995年通过的《到2000年及其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的认识。

*青年日产生背景

*青年日的产生,正当是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打得昏天地黑,各国社会民主党都一齐在保护资产阶级祖国的名义之下,而完全出卖工人阶级的利益的时候举行的。当时各国革命青年于1915五年在瑞京举行*青年大会,决定*青年反对世界大战一致的步骤,并决定以每年的九月第一星期日为*青年日。

它的伟大的意义,即在号召全世界的革命青年坚决的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反对第一次惨无人道的帝国主义强盗瓜分世界的战争,反对社会民主党的变节,反对一切社会主义的叛徒。自1915年九月第一次*青年纪念大示威举行以后,全世界的共产主义青年运动便如潮水一般的汹涌起来了。在反帝国主义大战,反国主义以及一切革命斗争中,都表现出了革命青年的重大作用。

一般人不知道的节日

1月6日:中国第13亿人口日

1月第一个星期日:黑人日

1月21日:列宁逝世纪念日

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世界防治麻风病日(*麻风节)

2月2日:世界湿地日

2月7日:京汉铁路罢工纪念日(1923)

2月10日:*气象节(1991)

2月15日:中国12亿人口日(1995)

2月19日:邓小平逝世纪念日(1997)

2月21日:反对殖民制度斗争日(1949)

2月21日:*母语日(2000)

2月24日:第三世界青年日

2月28日: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2003)

3月1日:*海豹日(1983)

3月3日:全国爱耳日(2000)

3月14日:*警察日(节)

3月15日:*消费者权益日(1983)

3月16日:手拉手情系贫困小伙伴全国统一行动日

3月17日:*航海日

3月17日:中国国医节(1929)

3月18日:全国科技人才活动日

3月21日:世界林业节(世界森林日)(1972)

3月21日:消除种族歧视*日(1966)

3月21日:世界儿歌日(1976)

3月21日:世界睡眠日(2001)

3月22日:世界水日(1993)

3月23日:世界气象日(1960)

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1996)

3月30日:巴勒斯坦国土日(1962)

3月最后一个星期一:全国中小学安全宣传教育日(1996)

4月2日:*儿童图书日

4月15日:非洲自由日

4月21日:全国企业家活动日(1994)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1970)

4月22日:世界法律日

4月23日:世界图书和版权日(1995)

4月24日:世界青年反对殖民主义日(1957)

4月24日:亚非新闻工作者日

4月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1986)

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2001)

4月27日:联谊城日

4月30日: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

4月第四个星期日:世界儿童日(1986)

4月最后一个星期三:秘书节

5月3日:世界新闻自由日

5月8日:世界微笑日

5月第二周的星期二:世界哮喘日(1998)

5月15日: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1994)

5月15日:*家庭(咨询)日(1994)

5月17日:世界电信日(1969)

5月18日:*博物馆日(1977)

5月20日: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1990)

5月20日:中国学生营养日(1990)

5月22日:生物多样性*日(2000)

5月第三个星期二:*牛奶日(1961)

5月第三个星期日:全国助残日(1990)

5月25日:非洲解放日(1963)

5月26日: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1993)

5月27日:上海解放日(1949)

5月30日:“五卅”反对帝国主义运动纪念日(1925)

6月4日:受侵略戕害的无辜儿童*日(1983)

6月5日:世界环境日(1974)

6月6日:全国爱眼日(1996)

6月11日:中国人口日(1974)

6月17日:世界防止荒漠化和干旱日(1995)

6月20日:世界难民日(2001)

6月22日: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

6月23日:世界手球日

6月25日:全国土地日(1991)

6月26日:*禁毒日(*反毒品日)(1987)

6月26日:禁止药物滥用和非法贩运*日(1987)

6月26日:*宪章日(联合国宪章日)(1945)

6月26日:支援酷刑受害者*日(1997)

7月1日:*建筑日(1985)

7月1日:亚洲30亿人口日(1988)

7月2日:**记者日

7月第一个星期六:*合作节(*合作社日)(1995)

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1937)

7月11日:世界人口日(1987)

7月11日:中国航海节

7月26日:世界语(言)创立日

7月31日:非洲妇女日(1962)

8月9日:世界土著居民*日(1994)

8月12日:*青年日

8月13日:*左撇子日(1976)

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日(1945)

8月22日:邓小平诞辰纪念日(1904)

8月23日:贩卖黑奴及其废除的*纪念日

8月26日:全国律师咨询日(1993)

9月1日:全国中小学开学日

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45)

9月8日:*新闻工作者日(1958)

9月8日:世界扫盲日(1966)

9月20日:全国爱牙日(1989)

9月21日:*和平日(1981)

9月第三个星期六:全民国防教育日(2001)

9月21日:世界老年性痴呆宣传日

9月27日:世界旅游日(1980)

9月第四个星期日:*聋人节(1958)

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世界心脏日(2000)

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世界海事日

10月1日:*音乐日(1980)

10月1日:*老年人日(*老人节)(1990)

10月4日:世界动物日

10月5日:世界教师日(1944)

10月第一个星期一:*住房日(世界人居日)(1986)

10月第二个星期四:世界视觉日

10月9日: 世界邮政日(万国邮联日)(1969)

10月10日:辛亥革命纪念日(1911)

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心理健康日)(1992)

10月第二个星期三:减少自然灾害*日(1990)

10月11日:声援南非政治犯日

10月11日:世界镇痛日(2004)

10月12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

10月13日:中国少年先锋队诞辰日(1949)

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1969)

10月15日:*盲人节(白手杖节)

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

10月17日:世界消除贫困日(消灭贫穷*日)

10月22日:世界传统医药日

10月24日:联合国日

10月24日:世界发展宣传日(世界发展信息日)

10月25日:抗美援朝纪念日(1950)

10月28日:关注男性生殖健康日

10月31日:世界勤俭日

11月6日:防止战争和武装冲突糟蹋环境*日(2001)

11月7日:苏联十月革命纪念日(1917)

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1995)

11月16日:*容忍日(*宽容日)

11月17日:*大学生节(*学生日)

11月20日:非洲工业化日(1989)

11月20日:*儿童日

11月21日:世界电视日

11月21日:世界问候日(1973)

11月24日:刘少奇诞辰纪念日(1898)

11月25日: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日(1999)

11月28日:恩格斯诞辰纪念日(1820)

11月29日:声援巴勒斯坦人民*日(1977)

11月第四个星期四:美国感恩节

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1995)

11月16日:*容忍日(*宽容日)

11月17日:*大学生节(*学生日)

11月20日:非洲工业化日(1989)

11月20日:*儿童日

11月21日:世界电视日

11月21日:世界问候日(1973)

11月24日:刘少奇诞辰纪念日(1898)

11月25日: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日(1999)

11月28日:恩格斯诞辰纪念日(1820)

11月29日:声援巴勒斯坦人民*日(1977)

11月第四个星期四:美国感恩节

12月2日:废除奴隶制*日(废除一切形式奴役世界日)

12月3日:世界残疾人日

12月4日:中国法制宣传日

12月5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自愿人员*日

12月5日:世界强化免疫日

12月5日:世界弱能人士日

12月7日:*民航日

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纪念日

12月9日:*反腐败日

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1950)

12月第二个星期日:*儿童电视广播日

12月11日:世界防治哮喘日

12月29日:生物多样性*日(1994)

这是我认为的一般人可能不知道的节日,仅做参考!

中国鲜为人知的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 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这里所介绍只是汉民族的一些较大的传统节日,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众多的民族节日,是一份有待挖掘的文化宝藏。

春节简介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 ,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一月一日:元旦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会意字,上面的“日”表示太阳,下面的“一”表示地平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象征一天的开始。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公历1月1日,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元旦节。我国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如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等等。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会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清明节前一天:寒食

(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之推。介之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之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后来便形成了在寒食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四月五日: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活动的的习俗。)

农历*初五:端午节

(阴历*初五日为“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

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这风俗已传到了国外。)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情人节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我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后有妇女于此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所谓乞巧,即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烘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阴月阳日,故名“重阳”。相传东汉时汝南人桓影,听到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汝南将有大灾难,赶快叫家里人缝制小代,内装茱萸,缚在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借以避难。桓景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里的鸡、狗、羊全部死掉。从此,民间就有在重阳节做茱萸代、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唐代诗人王维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记载了当时的风俗习惯。由于该诗感情真挚,至今脍炙人口。)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

(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 ,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节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春节传说之三: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一年所有节日

春季(2月——5月):情人节、除夕、春节、元宵节、妇女节、植树节、愚人节、寒食节、清明节、*劳动节、中国青年节。

夏季(5月——8月):母亲节、*护士节、*儿童节、父亲节、端午节、香港回归日、建党日、建军节。

秋季(8月——11月):中元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万圣节。

冬季(11月——2月):感恩节、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回归纪念日、平安夜、圣诞节、元旦、腊八节。

1、春节

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热闹喜庆的气氛洋溢;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2、国庆节

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假日。它们通常是这个国家的独立、宪法的签署、元首诞辰或其他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周年纪念日;也有些是这个国家守护神的圣人节。中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如今,中国国庆节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的纪念日10月1日。

3、教师节

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为过教师节。直至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才真正确定了1985年9月10日为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4、八一建军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定为每年的八月一日,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设立,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的节日。2019年7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招待会,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

5、母亲节(Mother's Day)

感谢母亲的节日。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而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

以上就是本站小编整理的关于哪个节日是真实存在的的相关知识,内容来源网络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你。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juhuaxiaohua.com/danji/327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