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净戒是指什么戒(佛教中的三聚戒)

文章目录

三聚净戒是指什么戒由本站整理编辑,为你带来全面的佛教中的三聚戒内容阅读。一起跟小编来看看吧!

三聚净戒是指什么戒

三聚净戒是总括大乘菩萨一切戒律的三个分类,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

佛教中的三聚戒

三聚净戒,菩萨戒义疏云三聚戒:聚、集也,戒、禁戒。此三种戒,能摄一切大乘诸戒,故名三聚戒。它是总括大乘菩萨一切戒律的三个分类,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

三聚净戒和六度四摄的关系

“四摄”即引导他人趋向善法的四种方法,也可用于所有的人际关系中。

三聚净戒——愿修一切善、愿断一切恶、愿度一切众生,今天讲的内容属于“度一切众生”的范畴。

“四摄”是引导、帮助众生的四种方法;

而十一种饶益有情事,是针对十一种不同的情况所需要做的、帮助特定的众生的行为。

“摄”是引导的意思,“四摄”即引导众生趋向善法的四种方法,也可以用在一般的人际关系中。身为佛教徒,我们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目的,无非是与人为善,希望能和他人在相处的过程中,在关系中,一起增长善法。本着这样的目的,“四摄”可以应用于所有的人际关系中。

(一)布施

布施波罗蜜。布施即给与,通过付出财物、时间、精力,与众生结缘。缘,就是现代说的“关系”,彼此有这样的善缘、信任,更长远的将来可以一起在善法方面精进。所以,通过善法结缘,最后也在善法、修行方面,彼此互勉,一起前进。

(二)爱语

爱语就是关心、爱护对方,说表达善意的话语。最开始只是慰问、鼓励,随着关系愈来愈深入,对方可能开始愿意听一些佛法,这时可以适当地讲解佛法给他听,作一些关于佛法方面的引导。

(三)利行

利行比爱语更加深入,开始帮助对方修行善法。因为前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对方愿意按照我们说的去做,比如做善事、诵经,看佛经、看佛法方面的书,愿意自己念佛、持咒等等。这些都要建立在一定的信任基础之上,对方愿意接受建议,进入修行。

(四)同事

如果仅仅是建议对方修行,对方可能觉得孤单,或者觉得没意思。这是人之常情,做一件事可能一开始仅靠热情支撑,不容易坚持;有一群人才能走得远,才能坚持下去。一个人能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

菩萨在修行中,也是会与众生打成一片,不会显得自己清高孤傲,因为他知道,要能真正帮助到别人,一定要获得认同。

佛陀来到我们身边,和我们一样,以人的形象示现;并且一开始还示现成为一个高贵的王子,有美满的家庭,而后出家。通过亲身的示范,感染无数人走上了修行的道路。历史上有许多伟人,也都是示现和民众一起,而不是示现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因为只有和民众一起,才能发动大家一起把事情做成。

二、四摄的顺序及彼此的关系

(1)首先是布施,和人建立基本的善缘。

(2)通过布施,我们和人建立基本的善缘,更深入地关心、了解别人的情况,也能讲一些佛法的道理给他听,这都是爱语。

(3)再进一步深入,我们帮助对方修行善法,让他的行为有所改变,这是利行。

(4)最后,我们通过与人同事,一起修行,让他在修行的道路上坚稳地前进。

===========================================================

四摄与利他(二)——爱语

修行中要和光同尘;要多真诚地鼓励他人,从内心深处看到自己及他人的光明面,并扩大之。

1.慰喻语

保持对人基本的礼貌。

远离不耐烦、不好的表情,而发出柔软的、慰问的话语。

见到人时,表情舒缓、柔和,向对方微笑。

用大家能接受的方式问候对方

2.庆悦语

庆悦语是鼓励别人的话。

我们要发自内心地、真心地去鼓励对方。

3.胜益语

=================================================

四摄与利他(三)——利行与同事

利行,让彼此的善根增长、成熟,让内心善法的力量越来越强;同事,与对方一同为善,相互促进。

一个善根还没有成熟的有情,我们让他的善根成熟。已经成熟的有情,令他解脱。

利行有一点尤其要注意,我们要去为众生寻找能让他付出、造善业的*。

我们要找一件他现在能够完成的,又让他有成就感的事情,让他发挥价值,这是很重要的。在单位里也好,各种组织也好,作为领导都要有这样的眼光去培养人、发现人。有了人才之后,把他安立在合适的岗位上,让他发挥相关作用。

考虑这个岗位本身能让他增长善法,让他在这个位置上能做真正对大家有益的事情,同时也能让他自己感受到成就感,他可以在这个位置上增长善心、增强能力,内心觉得充实。

安排岗位时要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利行,让人在这个岗位上增长善法。

=========================================

同事

菩萨如果劝导其他人在某个法义、某个善根或善法方面受学,自己也要受学这个善法。与对方所做的事一样,所以叫作同事。

和对方一起修学,能让对方知道,引导他的菩萨自己也在做一样的事,并且告诉他,自己是怎么坚持下来的,那么他就更容易克服困难,并坚持下去。

我们要和接受帮助的人在一起,不能过于远离他们。经典里面提到,菩萨有时候会示现到一群可能从事不善业的人中,比如屠夫、渔夫这些人群,显现得跟他们一样,去引导、度化他们。

总结一下:直接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可能别人不会听;但如果分享与他类似的经历,或者与他一起做,在这个情境中显现佛法修行的功夫,别人就会觉得,佛教徒真的有些不一样。所以,古代的大德示现与弟子一起,同吃同住,在遇到情境的时候,他的行仪、他的内心所思所想、他的行为,能给弟子带来很好的示范作用。

==============================================

四摄与利他(四)——如何饶益有情

每一个饶益有情事都是针对某一类特定的众生,做对他们有益的事。

更多地去倾听和了解别人。只有当我们比较了解别人内心的时候,所说出来的话或行为,才容易被人接受,因为接不接受,完全是他自己决定的。我们可以选择要告诉他什么,但是他能不能接受,完全是他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只有尊重他。而我们尊重人,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也是在尊重他的佛性,尊重每一尊未来佛。

饶益有情十一事

(一)为需要助伴者提供帮助

==========================================================

如何随顺众生?我们应该优先考虑是否能让他断恶修善,未来获得快乐,并益于他更长远的生命。

贪嗔 痴 十诫

佛教中的贪嗔痴代表着人的三种基本欲望,即对财富、权力和享乐的渴望。这些欲望常常导致人们的行为产生矛盾和痛苦,因此佛教强调对这些欲望的控制和消除。

佛教中的五善是指善良、正直、诚实、耐心和慷慨。这些品质可以帮助人们培养内心的善良和慈悲,从而逐渐消除贪嗔痴。十戒是指佛教徒应该遵守的十项基本规则,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乱、不妄语、不饮酒等等。这些戒律旨在保护人类的生命和尊严,同时帮助人们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从而实现内心的平静和超越自我的境界。

以上就是本站小编整理的关于三聚净戒是指什么戒的相关知识,内容来源网络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你。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juhuaxiaohua.com/danji/303000/